奥驰展览

广州国际海事展

The 11th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itime Expo-China

2024年11月27日-29日 | 广州琶洲 • 保利世贸博览馆

距离开幕还有

2024第十一届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暨论坛

去补贴,海上风电前景将如何?

时间:2020-10-26

来源:广州海事展

作者:广州海事展

点击: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 《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其中一点,2021年12月31日后即2022年起,新增的海上风电和光热项目将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这意味着2022年将成为整个海上风电产业最为关键的一年。




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简介

 

 

我国海上风电享受补贴并大规模开发始于2010年前后。2014年6月,发改委发布《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规定2017年投运的潮间带海上风电为0.75元/千瓦时,近海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0.85元/千瓦时,远高于水利、火力发电的上网电价。


 

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各地符合规划内核准海上风电总容量达3500万千瓦以上,并网容量699万千瓦,排名全球第三。在国家环保政策发力、新能源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固定的高电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海上风电产业蓬勃发展,用10年时间走过了欧美30年的发展路程,产业前景之广。


 

 “取消补贴”政策落地,观点不

 

 

2020年1月,“取消补贴”政策终于落地,意见提出,新增海上风电和光热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由地方按照实际情况予以支持,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存量海上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按相应价格政策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

 
 

部分业内专家认为,该政策仓促实行犹如将刚出苗头的战略新兴产业扼杀在摇篮里,基于国家约核每度电0.4元左右的高补贴,一旦取消,对该产业的打击程度只不断增加。有专家呼吁,推迟到2025年实行平价无补贴,逐步退坡,保证一定的市场容量,维持海上风电进一步发展的步伐,避免一个具有远大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半途而废;也有业内人士寄希望于开发大省的地方补贴替代国家补贴,继续支持海上风电的发展。

 
 

业内另一部分声音则表示,国家已经保障了这部分项目在2021年前的政策红利和先发优势,我们如今要做的是利用这些存量项目的开发加快海上风电降成本的速度,将其转为平价项目以获取政策支持。我国的海上风电建造成本位居全球前列,江苏作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链相对成熟的省份,建造成本也在14000元/千瓦左右,而在广东和福建两地,建造成本约在17000元/千瓦~18000元/千瓦,成本之高完全达不到平价上网的目的。所以,该政策的颁布同样会成为行业加快压减成本的动力,加快海上风电产业技术革新的脚步,实现平价上网的目的。

 

 

降成本促高效,目标瞄准深远海

 

 

政策颁布下来后,当务之急要解决海上风电产业高成本的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规模化连片开发、对海上风电项目进行整体协同及一体化设计、招标、建设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以大幅减少重复或冗余建设、资源浪费等非技术成本,有利于降低设备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摊薄送出海缆与海域使用费、发挥大数据/智慧化集中运维技术手段降成本等。通过结合制氢、储能、海水淡化、海洋牧场等新型产业进行产业互补,可为海上风电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摊平建设成本。

 
 

由于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对风资源的利用小时数偏低,风能捕获效率也不高,因此还要全力推动大功率风机的研发、建造和应用。通过提高研发建造超长叶片、大型化的风机,可以降低基础、调装和运维成本等投资,提高对风资源的利用水平并提升降低度电成本。

 
 

我国近海风电资源的开发经过近些年的爆发式增长以及最近的“抢装潮”已经趋近饱和,且目前建成及在建的海上风电项目,都以潮间带及近海风电场为主,不同于欧洲已进入“深远海风场+吉瓦级风场+平均6.5兆瓦以上风机”的全新阶段,我国的深远海资源开发还处于尝试阶段。

 
 

相较于近海海域,远海海域无论从开发条件还是风资源来看都是更具吸引力的,风能资源更丰富,风速更稳定,并且不占据岸线和航道资源,能够减少或避免对沿海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技术革新之路,任重而道远

 


上文提到的“降低成本”、“利用深远海海域资源”均离不开海上风电产业技术革新的支持。

 
 

与欧洲国家的对比,我国在海上风电产业的技术先进程度、关键软硬件的自主比例、开发运营管理的精细度等方面仍与欧洲国家存在不小差距,与船舶建造、工程设计等很多行业一样,我国缺失自主设计软件。目前国内海上风机设计领域常用的30多款核心设计软件全部来自欧美,且使用成本高昂。而在资本和先进技术支撑下的欧洲海上风电,单机6.5兆瓦以上已成为主流,从2014年至今,平均度电成本下降了37%以上,2019年的英国最低海上风电价仅为每千瓦时0.35元。

 
 

面对我国远海开发的迫切需求和来自外国强劲对手的强烈冲击,最近,国产大兆瓦级海上风机陆续面世,福建兴化湾成为国内最大的大兆瓦级海上风机试验场。

 
 

国产风机在关键技术上也不断进行突破,国内首次引进了带故障报警功能的风机运维系统;自主研发的“I DO海上风电支撑结构整体设计方法”“I GO海上风电智能运维系统”两个数字化平台在三峡新能源江苏大丰项目取得了较好的降本效果;依托“海上风电智慧运维平台”打造的数字化海上风电场,使气象预报精度提升了18%,年度运维成本降低6%以上。

 
 

在安装运维领域,国内自主研制的YC2500打桩锤打破了荷兰、德国企业对海上大型打桩锤的垄断;在建的“龙源振华陆号”自升式平台船,为国内最大,可起重2500吨,同时为7台8兆瓦或3台12兆瓦风机打桩,投用后将大幅缩短深远海项目建设周期;中国首艘海上风电运维母船设计方案完成定审,开启了我国海上风电运维母船从设计到建造全流程国产化的新征程。

 
 

补贴政策取消后,海上风电装备行业内将出现一场优胜劣汰的“战争”,同行之间将依靠技术、规模以及成本管理能力淘汰不合格的企业。补贴政策只是一时之计,核心竞争力的确立才能让企业长远发展下去。最终存活下来的这一批具备核心技术竞争力与成本管理能力的企业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有益于海上风电行业的健康发展,前途可观,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