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汇聚湾区海事盛会,第九届广州海事展召开
12月9日,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暨论坛在广州开幕。
本届海事展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等多家机构协办,广州市奥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吸引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联合参展以及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8000多名专业观众参观交流,展示行业的创新成就,探讨行业未来创新方向。
战胜疫情阻隔 展示行业信心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球海事业面临严峻挑战,加强海事业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为必要。广州海事展是双数年份在中国及亚洲地区举办的最具影响的海事盛会之一,今年如期举办,既为行业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又展示了行业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本届展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展示航运、修造船、海洋工程、港口、海洋渔业、水上客运、游艇、邮轮、深海养殖、远洋渔业、海上风电等领域的最新产品、技术及相关服务。
在重头的船舶工业展区内,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广船国际、黄埔文冲、中船广西公司、英辉南方造船、广州船院等,以及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广新海事、江龙船艇等联袂参展,展示了双燃料豪华客滚船、极地凝析油轮、半潜船、1600吨深潜坐底多功能起重工程船、半潜式钻井辅助船、公务船、高速客船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此外,华南船机、玉柴、亚星锚链、天津普友、天康特种钢管、中运锚链等船配企业均在展览会现场亮相;船舶通导展区吸引了中国电子集团等企业参展,显示了中国造船产业突破通导配套短板的决心。
本届展会还吸引了地方船舶工业参展。在广州船舶展区中,广州柴油机厂有限公司、神铁焊接、海工船舶、国良橡胶、广州中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广电计量检测、广州航海学院等企业、院校参展,立足华南,积极推动华南船舶配套产品拓展市场走向国际;在南通船舶展区中,政田重工、南通威信船用配件、沪江船舶、南通顺扬特种钢构等企业展现出南通“船舶重镇”的风采。
打造专业展会 引领行业创新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广州海事展致力于打造专业的行业展会,本届海事展期间举办了2020第三届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论坛。
论坛活动由“主旨论坛”及“《2020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第五届中国绿色船舶技术高峰论坛”“《2020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第四届海洋科技发展(广州)论坛”“2020绿色修船&科技修船论坛”及“LNG双燃料舱改装技术论坛”4场平行分论坛组成。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了满足不能来到现场的观众,本次论坛采取了在线同步直播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交流。
。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副所长、工信部国际造船新公约规范标准工作机制办公室主任邢宏岩作了题为《我国船舶工业智能制造实践与发展路线分析》的报告,介绍了该所在船舶智能制造领域进行的课题研究和装备研发工作,以及相关实践,通过在深中通道、国产首制大型邮轮等重大项目的应用,推动了我国船舶工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他指出,我国制定了船舶智能制造“三步走”的发展路线,目前还处在第一步“智能车间”的研究阶段。第二、第三阶段(智能船厂、船舶智能制造联盟)还需要继续努力。下一步需要加强对“卡脖子”装备、关键管控平台、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支撑船舶工业创新发展,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围绕船舶工业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发展方向,针对不同领域进行了沟通交流在主旨论坛上,嘉宾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宋维玲在《“十三五”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与“十四五”展望》报告当中指出,“十三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海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海洋服务业“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海上风电、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海洋船舶工业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2019年止降回升,并实现较快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对海洋产业带来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必须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趋势,树立新的海洋经济发展思路和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总体思路,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郑一铭在《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方向》报告中指出,这些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结构调整转型稳步推进,为了推动船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船协正在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的建立,扩大样本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推动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建立,建立船舶行业标杆企业,开展高质量发展指标对标工作,推动解决行业共性问题。
此外,来自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总体技术负责人吴朝辉介绍了《我国船用中低速柴油机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他针对目前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就船舶燃料和动力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樊斌介绍了《大型深水多功能风电安装平台发展和研究》,就“去补贴”后海上风电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阐述,展望了大型风机、漂浮式风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制氢等未来装备需求;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刘小寒则阐述了《海工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及实践》,对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技术在海工装备领域的渗透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智能技术在海工设计、深海养殖、海上风电运维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