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驰展览

2026第12届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

The 12th Edition of International Maritime Expo-China

2026年12月16-18日 | 广州琶洲 • 保利世贸博览馆

距离开幕还有

2026第十二届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暨论坛

关注 | 福建舰+广船国际+中船贸易+外高桥造船+新扬子造船+北海造船+大连造船+中船动力最新动态

时间:2025-11-07

来源:广州海事展

作者:广州海事展

点击:

11月5日,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授旗仪式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不仅弹射舰载机采用电磁弹射技术,舰载机的着舰也采用电磁阻拦索。

11月5日,广船国际联合中船贸易,为广州远海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建造的7000车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2号船“远江口”号在广州南沙命名交付首航。同日,广船国际为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公司建造的4.95万吨甲醇双燃料动力油船3号船“拉尔戈·阿尔法”号签字交船。“远江口”号的智能防控再攀新高,在延续中国船级社(CCS)新能源符号认证的基础上,创新搭载AI智能超脑平台,通过热成像监控、多维度算法分析实现车辆管理全流程智能化,为新能源汽车运输筑牢“智慧防线”。

11月5日,外高桥造船为意大利GRIMALDI公司建造的9000车汽车运输船H1607船,和为挪威Frontline公司建造的15.8万吨苏伊士型原油船H1586船顺利出坞。

11月4日,新扬子造船为新加坡太平船务(PIL)建造的第四艘8200TEU薄膜型LNG双燃料集装箱船“KOTA ORKID(兰城)”轮,解缆离开船厂码头,交付投入运营。新船搭载GTT薄膜燃料舱,燃料舱还适合氨燃料装载,并获得相应的氨燃料预留(ammonia-ready)船级符号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代表了中型集装箱船的最前沿设计技术和建造水平。

11月4日,北海造船为比利时CMB.TECH集团旗下EURONAV公司建造的两艘31.9万吨氨预留超大型原油船(VLCC)“ATREBATES”号、“EBURONES”号举行命名仪式,标志着北海造船成功迈入VLCC市场。据悉,首制船“ATREBATES”号较合同期提前7个月交付,2号船“EBURONES”号按计划也将较合同期提前8个月交付,彰显了北海造船在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上的跨越式提升。

11月4日,大连造船旗下大船天津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建造的首制甲醇双燃料15000TEU集装箱船圆满完成燃油模式航海试验,顺利返港。


11月3日,大连造船为韩国CIDO SHIPPING(H.K.)CO.,LTD建造的30.7万吨原油船131号船开工。该船可装载220万桶原油,可以顺利通过马六甲海峡等关键航运通道,满足全球主要原油运输航线需求。绿色节能方面,搭载高效G型主机及新型大直径螺旋桨,配合节能导轮与消涡鳍装置,实现航运能效最优。

11月3日,大连造船旗下山船重工迎来年度第六批次出坞大节点,11.5万吨成品油船56号船、11.5万吨原油船8号船出坞,11.5万吨成品油船57号、58号船半船漂浮。

11月3日,扬子鑫福造船为地中海航运建造的第10艘LNG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MSC GRACE”轮交付运营。该船搭载了导风罩装置,可有效降低船舶行驶时的风阻,通过减少燃料消耗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有助于进一步实现船舶运营绿色、高效化。

11月2日,中船动力研制的我国首台自主研发520mm缸径低速机技术集成验证平台,成功实现氨燃料加注、通氨密性、氨模式点火并稳定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在低速机上开展氨燃料运行模式试验研究。

近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牵头研制的全球首台套设计水深6000米级深海采矿非金属非粘结智能柔性混输管在我国南海海域通过100米级海上试验验证。这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多金属结核非金属光纤传感器内置柔性混输管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