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英辉南方+显利+黄埔文冲+外高桥造船+江龙船艇+海油工程+江南造船+华润大东+招商工业金陵船厂最新消息
· 8月11日,由第六〇五研究院设计、英辉南方造船为广州之星游轮有限公司建造的428客位新能源观光游览船“星舰领航”号在南沙顺利下水。该船是广州首艘应用3D全息投影技术呈现多元化外观造型的新能源游览船,将服务于珠江夜游观光。
· 8月9日,显利建造的 RAstar 3200-CL 拖轮 VERA GEE 顺利下水。 该船长32米,型宽12.8米,设计航速13节,拖力80吨,由加拿大 Robert Allan 公司设计,入级英国劳氏船级社(LR)。这是继去年9月交付的姐妹船VERDE GEE之后,显利为客户 Rashied Maritime Services 建造的第2艘拖轮。
· 8月8日,黄埔文冲为新加坡X-Press Feeder集团建造的1250TEU甲醇双燃料敞口集装箱船1号船在文冲厂区正式交付。作为黄埔文冲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先行者”,该船集成甲醇燃料舱、甲醇双燃料主机、抱轴式轴发系统、CPP推进系统等40余项新技术,设备接口复杂度居行业前列。
· 同日,黄埔文冲为天津西南海运建造的25,000 方氨双燃料 LPG / 液氨运输船2号船开工。这是该系列船的第二艘,专为运输液化石油气(LPG)和液氨设计,总长 166 米,型宽 26.2 米,设计吃水 9.5 米,采用全球首创的 “氨 - 柴油” 双燃料动力系统。与传统燃油动力的同类型船相比,该船在氨燃料模式下运行时,碳排放可减少 20% 以上,且能实现近零硫排放,是目前全球最环保的气体运输船之一。
· 8月8日,上海外高桥造船为意大利Grimaldi公司建造的首艘9000车位汽车运输船(PCTC)“GRANDE TIANJIN”号命名交付。至此,外高桥造船自2003年交付首制船15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11”号以来,累计完工交付600艘(座)船舶及海工平台共计1亿202万载重吨,以年均27艘、463.7万载重吨的交付效率持续刷新中国造船业纪录。
· 8月8日,江龙船艇向海南省公安厅海岸警察总队正式交付45 米级综合指挥艇。同日,江龙船艇为挪威 Moen Marin AS 建造的 20 米级水产养殖工作船首制船成功下水。这是江龙船艇是进军北欧等发达国家市场的标杆项目,进一步提升江龙船艇在全球高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 8月7日,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惠州25-8DPPB平台导管架滑移下水并精确就位,顺利安装完成,实现了全套国产安装核心工机具规模化应用,标志着我国深水导管架成套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对提升海洋油气装备制造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8月6日, 航通公司建造的65米三用工作船“RAWABI 67”轮顺利下水。该船长65米,型宽16米,型深6.8米,设计吃水5.1米,设计航速10节,入级ABS,具备无限航区作业和DP-2动力定位能力。建成后,该船将投入阿拉伯湾区域开展运营工作,能够承担海洋工程锚作、拖带、货物供应、消防等作业任务,是一艘集多功能、高舒适度与安全性于一体的高附加值船舶。
· 8月1日,江南造船为Eastern Pacific Shipping Pte. Ltd. (EPS)建造的世界首艘150,000立方米极大型乙烷运输船(ULEC)正式开工。该型船是江南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最新一代极大型乙烷运输船,货物围护系统采用法国GTT公司的Mark III薄膜式围护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美国乙烷终端水域条件从而达到舱容的最大化;入级美国船级社(ABS),配置的货物围护系统能够适应装载乙烷、乙烯和液化石油气(LPG),同时具备LNG 就绪(LNG Ready)的能力,为船舶在整个生命周期里提供了最大的货品装载灵活性和适应性。
· 近日,华润大东与韩国Hyundai Marine Solution公司携手对希腊Thenamaris公司一艘11.4万方MAXIII型LNG运输船“COOL RANGER”轮进行再液化改装。再液化EPC改装工程,主要通过加装再液化模块实现,该轮计划9月22日进华润大东,在厂改装周期仅42天。目前再液化模块分段制作已经完成,进入总组阶段,改装需要的相关设备也陆续进厂。
· 近日,法国道达尔向沪东中华订购的1+1艘18600立方米LNG加注船项目选择船正式生效。该船计划于2028年交付,服务于荷兰鹿特丹港。该船优化高低位双加注集管平台设计,不仅可兼容更多的LNG岸站,还能匹配超大型原油轮(VLCC)、LR2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PCTC)等LNG动力船型,极大提升LNG加注船的兼容性和经济性。
· 近日,招商工业金陵船厂为南京远洋建造的首艘63500吨散货船“金源门”轮交付。该轮是为南京远洋建造的四艘63500吨散货船中的第一艘。该船系泊试验水尺数据采集用上无人机,实现安全效率双提升。试验过程中通过操作搭载高清摄像头的专业无人机,围绕船舶水尺区域进行多角度、高精度图像采集。